找到相关内容96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在当前文化环境下的困境

    唐文宗太和元年,白居易和沙门义休、道士杨弘元在麟德殿辩论三教教义,与以前的相互攻讦相比较,这次辩论会一团和气,白居易以六义比拟十二部经,以孔门四科比拟释门六度,以孔门十哲比拟如来十大弟子,在场的皇帝、大臣...69500字,白居易认为,“是八种经,具十二部三乘之要旨,万佛之秘藏尽矣。”可见即便是在佛法昌明、大师辈出的唐代,佛教经典过多的问题就已经很突出,迫使人们必须对佛经有所拣择,以方便...

    普正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2757178.html
  • 欣赏禅诗 须了禅境

    ,所以,白居易有诗:“人人避暑走如狂,独有禅师不出房。不是禅房无热到,但能心静即自凉。”表达清凉境界的禅诗,如寒山的:“山中何太冷,自古非今年。沓嶂恒凝雪,幽林每吐烟。草生芒种后,叶落立秋前。此有沉迷...兴起,同时也对世俗诗词产生一定的影响,如唐代王维、孟浩然、柳宗元、白居易等一代诗人的作品中,可看出接受禅诗的痕迹,宋代的苏轼、王安石、黄庭坚等等,也都是受过禅诗的影响,但是他们虽有较高的文学修养,却不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3068961.html
  • 晚唐五代洪州禅对儒、禅者之影响

    当时鼎鼎大名的士大夫们与洪州禅的紧密关系。其代表性的人物有庞蕴、裴休、白居易等。  庞蕴,字德玄,衡州衡阳县人。他家累世习儒,到了庞蕴这一辈,却厌弃尘世,志求真谛,由儒人佛。德宗元年初,曾参拜石头希迁、...白居易(772—846),字乐天,晚号香山居土。当时唐朝内部关系复杂、社会矛盾丛生,特别是他中年以后,牛李党争爆发,统治阶层内部斗争非常激烈,相互倾轧,使他处于矛盾的漩涡之中,白居易的一生,遭到不少挫折...

    朴永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3087052.html
  • 唐代诗人的禅诗

    苦吟”为艺术特质,自成一派——苦吟派(贾岛诗派)。因曾为僧人,贾岛与禅走得更近,从“寒疏修净食,夜浪动禅床”(《送天台僧》)上看,习禅似乎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。   白居易,号香山居士。“居士”一词,...心寓禅趣的情怀。   佛教对唐代士人以及文学的影响是广泛的,诗人的习禅之作也丰富而精彩。除王维、柳宗元、贾岛、白居易以外,还有大量杰出的诗人。如孟浩然《过融上人兰若》,乃诗人过访好友高僧融公之所居兰若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0691943.html
  • 诗僧西湖

    之后,名声鹊起,杭州刺史白居易听闻有此等高僧,即命衙役携诗去邀韬光和尚:   白屋炊香饭,荤羶不入家。   滤泉澄葛粉,洗手摘藤花。   青芥除黄叶,红姜带紫芽。   命师来伴食,斋罢一瓯茶。   韬光和尚也和诗一首,婉言谢绝。白居易自觉怠慢了高僧,即亲自入天竺山,与韬光和尚在庵中品茗吟诗。现在韬光寺中的烹茗井,据说就是白居易和韬光汲水烹茗处,只是多年不用,井水已经发臭了。又有金莲池,...

    夏雨清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0093294.html
  • 佛教与文人

    精神、心灵的孤寂无以为寄,便转而移情山水,或者出入高僧之门,终而在佛法里找到了心灵安顿的皈依之处。历代的文学家如苏轼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白居易、王维、谢灵运、陶渊明、黄庭坚等,都曾与佛教结下了深厚的因缘。其中白居易、王维、苏轼、黄庭坚更是皈依了佛教,甚至曾经反佛激烈的韩愈、欧阳修也分别在亲近大颠禅师与明教禅师之后,省悟以往之不是,忏悔罪愆,在佛法里找到安身立命之处。佛教与文人的关系密切,古今皆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651061.html
  • 自然:禅与诗的栖息

    恬淡。白居易在饱谙朝市争夺、官场倾轧之后,晚年一心向佛,澄心静气,在他眼中的自然是清悠闲远的。当诗人以禅的眼光来看自然时,自然物象进入诗中,也就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禅味。受禅风薰陶的诗人,写出的山水诗,都有着渊静的氛围。禅宗喜爱自然,是把自然作为“佛性”的寓含。染禅的诗人们,有禅的意识,禅的眼光,他们面对自然,往往借物象来品悟、咀嚼禅理,自觉不自觉地在诗中道出参禅的心得。如白居易的《闲咏》:“步月怜清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1753402.html
  • 身与言之辨——从禅宗说起

    菩提树下证悟;佛教的三藏之一“律藏”不仅有对佛教徒心性的约束,也有对佛教徒身体的约束,日常生活方式,一言一行,一思一念,必须契合佛理,才是修行正道。 据说白居易曾有一次参访鸟巢禅师,问:“如何是佛法大意?”鸟巢禅师答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白居易说:“这个道理太简单了,三岁小儿都懂。”鸟巢禅师轻描淡写地说:“三岁小孩皆知,八十老翁行不来。”可见,“知道”容易,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2053650.html
  • 试谈《红楼梦》里的佛教文化

    《参禅偈》中有“你证我证,心证意证。是无可证,斯可云证。无可云证,是立足境,无立足境,方是干净。”   人生如梦,梦中说梦。万紫千红,转眼成空。花开总被雨打风吹去,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...梦”,“回首功名一梦中”,“名利场,今古梦茫茫”,“梦里浮生足断肠”,“笑浮生茫茫梦境”,“休言万事转头空,未转头时犹是梦”…… 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《逍遥咏》写的妙:   亦莫恋此身,亦莫厌此身。...

    齐凤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3460676.html
  • 佛教与中国古代诗歌

    说理、寓意的结合上更趋完美,达到新的境界。   唐代王维作《过香积寺》:“不知香积寺,数里入云峰。古木无人径,深山何处钟。泉声咽危石,日色冷青松。薄暮空潭曲,安禅制毒龙。”白居易作《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》...的交往既广且深。诗人在诗中多有赞颂之词。如李白《赠僧崖公》:“江渍遇同声,道崖乃僧英。说法动海岳,游方化公卿。”白居易《赠草堂宗密上人》诗云:“口藏宣传十二部,心台照耀百千灯。”宋苏轼《次韵参寥寄少游...

    纳光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1666469.html